ITSS认证的六大过程 ITSS条款从管理要求、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五个方面提出了运维成熟度模型各级的要求 不同成熟度级别的标准条款要求也不相同 但无论三级还是四级 其实施的步骤和方法都基本相同。实施步骤可分为贯标准备、现状调查分析、构建体系、试运行、内部评估和… ??ITSS条款从管理要求、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五个方面提出了运维成熟度模型各级的要求 不同成熟度级别的标准条款要求也不相同 但无论三级还是四级 其实施的步骤和方法都基本相同。实施步骤可分为贯标准备、现状调查分析、构建体系、试运行、内部评估和体系管理评审、改进六个阶段 若企业还有评估认证的需求 还可增加评估申请、接受现场评审并整改等阶段的工作。 ??1 贯标准备 ??建立运行维护服务能力体系是对企业运维服务业务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它涉及到组织结构、管理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变化和优化 对组织运维业务发展甚至是企业发展都有重大影响。组织在实施标准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来应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准备工作。 ??(1) 成立贯标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在贯标过程中 会涉及到对原有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管理方法的调整 在体系构建过程中 则会涉及到相关运维职能的确定和划分 这都必须由公司级领导协调和决策。成立贯标领导小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贯标过程中对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和管理方法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领导小组至少要由主管运维业务的企业级领导担任组长 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 以便遇到问题及时协商做出决策。除领导小组外 企业还需要成立一个负责贯标具体工作的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主要负责贯标过程中具体工作的落实 如企业运维业务发展分析、组织贯标过程培训、组织实施内部评估和管理体系评审、对外联络等工作。工作小组通常由运维业务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 各相关部门与运维业务有关的岗位人员担任组员。工作小组的组长应当在贯标期间专职负责贯标工作。 ??(2) 组织贯标培训 ??在正式开展贯标工作之前 对标准进行了解和学习是基本条件。至少要组织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所有成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标准基本内容、标准条款的具体要求以及实施标准的主要工作等。 ??(3) 制定贯标工作总体计划 ??贯标相对企业的日常工作而言比较复杂 为保证贯标进度和过程中各项工作有效完成 企业应当制定贯标工作总体计划。计划应对贯标每一个阶段工作都做出策划 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实施人、责任人、配合人、工作结果及要求等内容。总体计划应经领导小组批准 所有人员都应按要求的工作内容、时间进度、工作结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2 现状调查分析 ??本阶段应对企业的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包括以下五方面: ??(1) 现有运行维护项目的数量、收益及比重、顾客满意度、SLA达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威胁等。 ??(2) 运行维护业务的发展规划和运维业务在企业中的定位。明确运维业务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途径 以此作为运维业务体系搭建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3) 现有运维业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搜集企业所有与运维业务相关的制度 包括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制度 如运维业务事件管理制度、运维人员管理制度等。 ??(4) 运维业务组织结构。明确运维业务各项职能、部门、岗位的设置 特别是相对独立的运维团队、服务台、知识库等。 ??(5) 与运维业务有关职能和活动的绩效指标及考核。建立了哪些职能和活动的绩效指标及其考核方法和制度 人员绩效是否与人员发展和收益建立了关联关系 绩效指标是否实现等。 ??工作组应采用对照法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照标准条款的要求 在调查结果中寻求满足要求的证据。找出没有落实的标准条款和虽然有相关制度但不能充分满足的标准条款 并将差距内容具体化 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3 构建体系 ??本阶段是企业贯标重要的阶段 企业要认真理解标准各条款要求 根据企业运维业务发展规划和管理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适合于自身的运维能力管理制度和方法。构建体系要以现状调查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为基础 针对每一项差距 认真分析标准要求和自身运维服务特点 结合管理学知识理念 完善运维业务的组织结构及职能、策划能力建设需求和能力建设计划、编制能力管理所需制度、确定绩效指标及考核方法。本阶段要特别注意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能力管理计划、制度、绩效指标等内容 不能盲目、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照搬照抄。 ??4 体系试运行 ??体系构建完毕后 要在企业内部开始体系的试运行 发现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改进 确保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与企业实际运维业务的适宜性以及体系有效性。体系试运行前企业应组织运维业务相关职能人员学习已建立的运维能力体系 确保相关人员掌握工作方法和要求。试运行期间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和文件要求开展工作 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记录并反馈到工作组。工作组应针对收到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分析并调整相关制度和文件 确保体系各项活动不断优化。 ??5 内部评估和体系管理评审 ??在试运行末期 要组织内部评估和体系管理评审活动。企业要选定实施内部评估的人员 并进行内部评估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内部评估和体系管理评审都需要按照相关制度和计划实施 评估、评审范围要覆盖标准所有条款要求和企业运维业务所有职能。通过评估、评审对已建立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适宜性进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要以书面形式开出不合格报告并进行改进。 ??6 改进 ??通过体系构建、试运行、内部评估和体系管理评审 企业应根据已建立的改进机制 整理上述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 特别是不符合策划要求的行为、未实现的绩效指标、内审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等。企业要对所有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确定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消除问题原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制定出消除问题原因的具体措施。企业应制定改进计划 包括改进工作内容、方法、实施人、负责人、完成时间、效果验证方法及时间等内容。 ??通过上述六个阶段的工作 企业可初步建立运维能力体系。

ISO45001:2018标准“7.1 资源”条款的审核方式 S7.1的理解: 一)资源的范围: 2011版注1: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基础设施、技术和财力资源。 28002:在确定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需资源时,组织宜考虑: ——运行特需的财力、人力和其他资源; ——运行特需的技术; ——基础建设和设备; ——信息系统; ——专业技能和培训的需求。 综上:资源可以包括:人力资源(含人员的能力、资质和组织的知识管理);基础设施(符合安全策划的专用建筑、设备、设施、ICT信息通信和技术);资金。 二)如何确定是否“所需”(必须、适宜): 1.合规性要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如安全评价、排污许可证、特种设备等)、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如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和检测、职业病防治、有毒物品、个体防护等)等法规要求,以及与相关方签署的法律义务(如劳动时间、非歧视性申明)。——弹性较小。 2.与体系战略、经营计划、方针、目标、风险、危险源及相关的管理措施相对应的能力及其保持。——弹性较大。 3.与相关方满意为衡量标准的评价:顾客满意、雇员满意、合作方满意、股东满意、社区满意、工会满意、上级满意等。——弹性较大。 三)如何提供: 1.采购和配置所需资源,并列入公司资产统一管理; 2.租借部分资源(人或物,通常包含技能等); 3.采用外包、承包的方式,由外部供方提供部分资源(人或物,通常包含技能等)并对资源实施管理; 4.财务部门提供资金预算和资金供给。 四)体系对S7.1的管理要求: 通过目标管理、内审、管理评审及日常运行监视,持续评审资源的充分性。“宜对资源及其配置通过管理评审来进行定期评审,以确保其足以实施包括绩效测量和监测在内的职业健康安全方案和活动。对于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比较计划实现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与实际结果,至少可对资源的充分性进行部分地评估。在评估资源的充分性时,还宜考虑到计划的改变和(或)新的项目和运行的出现。”——28002 如何审核S7.1:——基于认证风险的审核和评价 一)基于合规性要求的评价: 在管理层审核企业经营许可(安全评价、三同时、特种设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合规义务、合规性评价、不符合整改(包含外部验厂)等管理要素时,以正面取证与反面取证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企业的资源信息。评价标准:如果没有或失效,企业违法违规。 二)与方针、目标、风险、危险源及相关的管理措施相对应的能力评价: 在管理层及各现场审核时,在评价风险的控制能力时应关注资源提供的充分性及资源的有效性。评价标准:如果没有、不充分或失效,导致风险控制失效。 三)基于相关方满意(抱怨、投诉、事故事件、社会形象)的评价: 反面取证的方法:因相关方不满意,分析出体系资源不充分。 四)记录: 1)现场审核记录: 在管理层描述概貌;在各现场描述其充分性和能力的保持。 2)审核报告:4资源配置 管理体系运行过程所需资源配置情况评价,包括人员的能力/意识/满足能力,基础设施设备和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环境和知识等。资源变化情况(监督)。 可以描述:1)与合规义务相对应的资源的充分性、合规性(如特种设备安检、职业病防治等),以及资源保持的风险(如租赁或许可到期);2)与人力资源有关的组织机构和职责、能力、意识,以及与运行有关的专业技能(资质)、知识等是否充分;3)企业的经营状态和资金保证能力(如体系资金预算)。

ISO14000认证中环境因素的识别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是基础,深圳ISO14000认证体系的其它 管理要素都是围绕它们而开展管理活动的。 深圳ISO14000认证在建立时如何有效、充分地识别、评价环境因素,在实施审核时如何审查组织 在这方面的成效,也是疑问多、难把握的地方。 1、 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 深圳ISO14000认证企业往往对污染物排放关注多,对源头避免或减少污染物产生方面关注少。为 此,在设计程序、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产品及其包装设计、工艺设计、原材料选用、能源 资源消耗、运输仓储、有毒有害化学品使用、固体及液体废弃物管理、生产过程污染物产生排放、产 品使用、服务及废弃等环节中可能产生有害或有益环境影响的因素。充分领会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的 思想以及工艺过程分析法的思路。 2、 异常状态下的重要环境因素   深圳ISO14000认证的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但由于环保设备齐全先进,控 制手段得力,各种污染物终均远低于适用排放标准得到排放。 ISO14001标准"环境因素"定义及"4.3.1环境因素"条款中均要求确定现实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影 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即应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运行状态下发 生或可能发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针对上述案例,在制定及实施相关程序时可考虑将正常状态 下低于排放标准的污染物排放作为一般环境因素,但同时必须考虑环保设备发生故障时、定期维修时 、人为失误时、生产过程中超量产生污染物时等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的严重环境影响。简单 的方式是对进入环保装置之前或生产装备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状态进行重要性评价。以上所述适用于 对可用强度、浓度、总量、速率、数量等方式实施限制的环境因素的评价,如污水排放、废气排放、 噪声等。   无论对于生产装置口还是环保装置口,应分别对具体污染因子进行评价。 3、 废弃物、能源、有毒有害化学品等方面的重要环境因素   废弃物(或使用能源的装置或有毒有害化学品)在任何一个企业里一般都是种类繁多,在识别和 评价环境因素时,是分别逐一进行,还是作为一个问题统一提出,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若从 有效实施环境管理出发,可做如下考虑:   a. 废弃物管理   1) 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全面具体地明确各种废弃物;   2) 有关废弃物处置、废弃物防治的法规不象污水噪声大气防治法规对污染物有量的限制,在某 种意义上,随意处置100kg或100吨废弃物并无本质区别。鉴此,一般地可将废弃物处置定义为一个重 要环境因素,具体实施控制时则必须将它们合理分类分别合法处置。   3) 关于废弃物削减,宜对各类废弃物产生量实施重要性评价,可将大于等于某一数值的废弃物 产生定义为重要环境因素, 并对它们实施改善和日常控制。   b. 能源管理、   1) 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全面具体地确定各类消耗能源的设施、装备及活动。   2) 将"能源消耗"整体地定义为重要环境因素,并实施日常管理和控制。   3) 同时对各种装置的单台或单类的能源消耗进行重要性评价,将"大于等于某一数值的装置的能 源消耗"定义为重要环境因素。   4) 资源、材料消耗可与能源消耗同样对待。   c. 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   1)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全面具体地明确使用的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   2) 定义"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可能的火灾、水灾、泄露事故等紧急状况" 为重要环境因素,制定应急方案和日常管理程序。   3) 对各种物品的使用量进行评价,定义"大于等于某数值的有毒有害化学品使用"为重要环境因 素,考虑替代或削减使用量的改善方案。   4) "含臭氧层破坏物质(ODS物质)如哈龙1211灭火器、R12等为制冷剂的空调系统、含多氯联苯 变压器等的使用"均应定义为重要环境因素,加强装置维护管理,并着手研究和寻找替代。

随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深入发展,以及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逐步开展,一些优秀的组织已 开始关注将三个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三合一的管理体系,同时向认证机构提出实施三合一体系审核的要求。限通过一个审核组的一次 现场审核,同时获得或保持ISO9001、ISO14001、OHSAS18000认证。 组织将几个管理体系一体化,从而形成使用 共有要素的单一的管理体系。将有利于策划资源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整体有效性,大大减少组织的管理成本,提高管 理体系的运行效率,这好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要求,也是各认证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

点击查看博慧达ISO9000认证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