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作为物业的后期管理,是确保物业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物业管理尚属起步晚的"朝阳产业", 但从目前物业管理运营市场来看,企业的管理决策对物业管理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平面的服务层面上,如设夜行灯、安排门卫值班等等,虽然是必须的,但这种平面式的服务内容缺乏想象,没有独创,往往是事倍功半,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业主的各种需求。 病因在于物业管理公司内部管理运营结构不合理,管理技术落后,首先是观念没有彻底改变,传统型管理占主导地位,虽然强调了服务,但因其是平面式的,有"表"没有及"里",所以仅仅是解决了为业主服务这一面,而忽视了如何为业主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一面;其次,物业管理公司运营结构软弱,衔接不佳,内耗大,缺乏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造成业主与管理者、管理者与决策者之间的断层空白,致使问题越积越多,处理时间越来越长,以至于问题终还是得不到解决,不了了之,使物业管理陷入疲软无力的境地。因此,物业管理公司能实现高效有序管理的当务之急在于要迅速建立起一套规范化、标准化、反应灵敏的动态物业管理体系。 但物业管理要建立一套规范合理的运作机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规范而又合理的东西往往是许多经验的长期积累,且需经过多年的探索验证。而对国内众多物业管理公司来说,刚刚兴起的这个行业让大家多少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且往往又是物业开发商的无奈之举,与物业开发商多有些"血缘"关系。因此,如何迅速建立起一套适切合理的牧业管理体系,是目前物业管理公司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国内一些起步较早、崇尚规范经营的物业管理公司都在尝试导入ISO9000来建立自己的运作体系,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已在物业管理上取得一些佳绩。 对物业管理公司而言,要建立起一套物业管理体系有三个关键方面要注意,即管理职责、质量体系结构及人员和物质资源。这三个关键方面的焦点是业主,只有这三个关键方面相互协调时,才能保证业主满意。ISO9000的建立意在强调业主的重要,与业主接触面上的质量控制的重要。物业管理如不能很好控制与业主接触面上的质量,服务质量就难以形成。 结合物业管理实际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据此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的"合同评审程序",识别并确定客户的需求,同时判断自己是否具有满足业主需求的能力。区分出哪些是自己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哪些是由外部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项目。外部伺服性服务组织的选择,可依据实际情况建立"分包商选择与管理程序",以分承包方的形式进行,并将有关分包服务项目列入与分承包方签署的分包合同或协议中。 对提供的服务按实际情况建立"服务过程查核程序"、"服务过程状态识别程序","服务管理程序"进行服务质量的全程管理,并对其结果追踪确认。同时建立"公共设施、器材管理程序"、建立"维护保洁控制程序"、"紧急应变作业程序"、"人员进驻控制程序"和"保安驻警控制程序",以给物业管理正常运作提供运行保障和安全保障。 物业ISO9001标准建立起一个开放式的信息沟通体系,如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程序"、"客户抱怨处理程序",并通过至少每年一次对业主进行"需求的连续评审"。建立的"新服务项目企划程序"策划新服务项目,以向业主尽可能多提供按需服务,从而促使物业管理公司走出管理的消极状态。 对物业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服务的鉴别与追溯性程序",建立"不符合服务控制程序",建立"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等改进措施加以自我改进完善。在物业管理公司内部管理上,可以通过实际情况建立"管理责任程序",建立"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建立"机电设备控制程序"、"行政服务控制程序",建立"进料控制程序",建立"库存作业管理程序"、"搬运控制程序"、"交房作业管理程序"加以内部规范管理;通过建立"质量记录管理程序"如实记录运行中的活动结果,并妥善保存这些记录,以提供作为内部及第三方审核的证据;并建立"统计技术管理程序"对这些质量记录加以统计并进行技术分析。同时,通过建立"内部管理审核程序"以完善内部管理审核体系。 在人力资源的配备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部门和人员,要求建立"工作职责说明书",规定定量、定性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应达到的水准,避免人浮于事的弊端。并按ISO9001标准之建立"培训管理程序",对全体员工进行物业管理基本知识、岗位任职资格等培训,并进行资格确认,以保证公司员工对公司完善管理、公司发展的适应,使物业管理公司在建好一个企业的同时,更培养锻炼了一支队伍。 物业ISO9000认证体系是一种从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进化的体系,它所强调的是将服务作为一种商品,确保被服务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满意程度,是一种服务质量承诺的兑现,强调人对人的服务,是一个为业主提供综合性整合化服务的系统。这个体系的建立将使物业管理逐步朝为业主按需提供服务的理想化方向发展,并以其全新体制的优势促使物业管理真正成为产业经济活动,以塑造众多的需求群体和拉动巨大的需求市场,以此影响、优化物业管理的市场环境,推动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传统医院管理模式的不同点   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要点有:(1)以科室为主要质量管理单位进行局部质量控制,由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负责,少数人参加质量管理、接受质量教育;(2)以疾病为中心、事后控制的质量管理模式;(3)质量工作一年一总结,来年定计划,科室仅追求完成任务;(4)仅限于对医疗技术、医疗效果进行质量控制。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要点有:(1)以院长为质量管理核心进行全面质量控制,院长对质量管理体系负全责,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员接受质量教育;(2)以病人为中心,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模式;(3)质量工作形审核的三审机制,并制定预防措施、改正措施两个控制程序,树立质量工作持续改进、永无止境的观念;(4)围绕医疗技术、医疗效果,涵盖医疗、医技、护理、教学、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医疗环境、药品及器械采购、科研开发、信息分析、财务预决算的全面质量控制。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可以看出:(1)确立院长对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制,扭转了过去由医务科、质控科负责质量的3项不足:①局限性;②效率不高、不具号召力;③员工对质量工作不重视。(2)通过运行20多个控制程序,杜绝了过去管理工作的5项漏洞:①规范医疗、医技操作行为,杜绝违背《作业指导书》的操作、杜绝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杜绝医疗事故;②规范了上至院长、科主任,下至锅炉工的人员职责,杜绝人浮于事、因人设岗现象;③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就医环境;④规范采购过程,杜绝采购时无合格供方证明的现象;⑤建立医疗设备操作规则及维护保养制度,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杜绝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传统质量管理体系所不具备的全方位、系统化、标准化、国际化、科学化的特质,能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不足,提供给医院不断完善、持续发展的支撑平台。   2 成功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能明显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产生的效益可概括为:增源节流。即通过管理提高质量、增加收益;通过管理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医改和药改对医院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是医院永远不变的策略 。   建立并运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投入主要有:咨询费、认证费、监督审核费、文件成本、相关设备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投入。而运行后的回报包括:杜绝医疗事故减少的支出;降低医疗设备损耗减少的支出;降低医疗成本减少的支出;精简机构设置、取消人浮于事减少的支出;因提高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医疗效果带来有形资产的增加;同时因提高声誉、知名度、医院形象带来无形资产等社会效益的增加是十分明显的。   由此可见,医院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投入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成本,其投入随时间而减少,而医院获得的回报与体系运行有效程度、与时间成正比。建立一个成功的体系如同为医院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有更辉煌的业绩。   3 有效防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失败风险的方法和措施   医院运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起色的原因主要有:(1)体系建立不完善;(2)体系运行不到位;(3)说一套、做一套,不能改变习惯做法,存在文件和运行“两层皮”现象;(4)没有坚持运行下去。   风险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多样性,从以上4点可以看出,医院运行ISO质量管理体系确实存在运行失败的风险。从医院体系运行实例可找到有效预防的途径:(1)由医院高、中、低3个阶层共同构建、支撑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管理者为出发点,大力推动贯彻ISO9000族标准进程;以中层骨干精英为中坚力量,实现质量目标、落实考核方案、改进管理方式;赢得员工支持,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2)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永不放弃的决心。通过ISO9000认证后,仍通过内审和实际运行精益求精地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再先进的体系也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有效运行和时间的验证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3)从根本上改变习惯做法,接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方式,完成把松散的管理纳入到 科学、正规的管理的转变。   4 医院的等级评定与ISO9000质量认证是相辅相成的,具有相符性   医疗机构等级评定制度将医院划分为三级九等,医院的等级往往和医院的医疗质量、医院形象划上等号。近年来医院的等级评定越来越重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卫生部提出了医院评级的“六重三不”原则:重服务、重管理、重质量、重安全、重基础、重保障,不搞运动、不搞形式、不弄虚作假。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步是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体现重服务原则;第二步是确定全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体现重质量原则;第三步是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职责,体现重安全原则;第四步是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体现重基础、重保障原则;第五步是确定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体现不弄虚作假原则;第六步是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体现重质量、重安全原则;第七步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体现重管理原则。   由此可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与医院等级评定的目的、宗旨一致,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医院必将符合医院等级评定要求,通过ISO认证的医院更容易通过等级评定,成功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为医院等级评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具有一致相符合性。   5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能更有效地预防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从体制上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传统管理体制通过事实发现不合格则给予当事人经济处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机制是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3个审核程序发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确定不合格原因―――确定相应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跟踪、评价、验证实施措施的有效性―――无效时进一步改进―――有效时记录并纳入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把单一的医院质量管理模式转变为全面的医院质量管理模式,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疗质量,规范就医行为、减少医患纠纷,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新的起点。为了积极贯彻中央《质量振兴纲要》精神,适应21世纪医院质量管理现代化的新形式,适应新时期卫生事业奋斗目标的要求,有必要在医院运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实行医院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房地产ISO9001认证在持续改进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1. 房地产ISO9001认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IS09000标准强调,“所有的控制都应一针对减少和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预防不合格。”对严重不合格项、一一般不合格项和观察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虽然可以消除和减少问题的再发生,但是问题既然出现了,就必然已经造成了质量损失,产生了一定的成本沉没,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预防为主,即质量的优劣不是由检验决定的,而是通过过程形成的,因此质量管理要强调预防为主。要积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认真分析产品的规范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过程、操作、质量记录、数据分析和顾客意见等,确定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积极寻求和准确把握改进时机,预先消除一切可能产生不合格(包括潜在不合格)的因素,防患于未然。变事后控制为事中、事前控制,变间接控制为直接控制,即改变在偏差、问题出现,造成了一定损失和成本沉没后,才采取纠正措施的事后控制,尽量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他们能敏锐地察觉到正在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实现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以减少偏差发生的概率。降低税收成本。   2. 房地产ISO9001认证持续改进内审和管理评审。内审和管理评审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自纠、自励机制,是实现组织自我完善的重要管理手段。内审的目的是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实施效果以及各项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 房地产ISO9001认证持续改进控制方法。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模式的实质是制度化管理的思想,要求组织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制作并保存质量记录,通过对每项工作的目的、范围、职责、程序、责任等方面予以梳理确认,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满足5个W 1个H,即做什么(WHAT),由谁做(WHO),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为什么做(WHY)怎样做(HOW),从而使工作的考核标准(质量体系文件)、考核依据(质量记录)、考核方法(内部质量审核)都明确化、制度化,形成制度化的管理体制。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纸质记录,虽然工作职责得到了落实,但带来了相应的悖论: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加。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改进控制方法,成为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   4. 房地产ISO9001认证持续改进体系文件。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依据和标准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手册也应当不断修改和完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于我们对标准理解的逐步深人,为了进一步提高体系文件的符合性而作修改;二是由于客观环境变化,为了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提高体系文件的适应性而作修改;三是由于内审、管理评审或第三方审核认证中发现了问题,为实施纠正措施而涉及到对体系文件进行纠正性修改;四是为了防止形成“两张皮”,使体系文件与税收管理相互协调一致,提高其协调性而进行修改。无论是哪一种修改,终都是为了保证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使体系文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体系文件的持续改进依赖于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组织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都有不断发现体系运行问题、不断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的权力与义务。   5.房地产ISO9001认证 持续提高员工素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粹,落实到具体的组织中,提高员工素质成为组织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人,作为生产力活跃的因素,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与效率。因此,我们利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能力培训工程的实施等契机,持续抓好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在质量意识方面,努力营造企业文化,使全体员工对组织有归属感、认同感,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组织产品质量、成本、效益及顾客利益联系起来,尽职尽责。在遵纪守规方面,加强员工对体系文件的学习,使全体员工都能理解和掌握体系文件的要求,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手册的规定执行。同时,注意加强部门之间、工作之间的接口培训与教育,使每一个责任人员都能分清自己的职贵。在工作方法方面,我们既注意对各类专门人员的培训,如对内审人员的培训,也注意对各种专门技术的培训,如各类业务知识培训,还特别注意对骨干力量和后备力量的培养,组织拥有一支质量意识高,责任感强,且训练有素的干部队伍,必然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重要的资源保证。

ISO50001认证体系建立流程及内容 1. 项目启动与宣导 项目启动会议,团队建立 现场巡视、范围和边界的确定 2. 能源评审 收集分析耗能数据,必要时进行能源审计 识别重大耗能点区域,识别改进的机会 改进机会的排序 3. 人员培训 ISO50001内审员培训 能源管理培训 能效评估培训 各种定制培训 4. 体系策划 法规的收集 基准的建立 能源绩效指标的确定 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方案的建立 5. 文件策划 现有文件评审 编写文件并发布 新文件培训 6. 体系运行与监控 体系运行监控 能源绩效监控 7. 体系评估与改进 内部审核 不符合的纠正 管理评审 核心技术——M&V(能耗绩效的测量和确认)方法,通过能耗测量和用能状况评估,帮助企业掌握用能 具体情况,调整用能方向,保证企业合理充分利用能源; ? 管理方式——体系建立,包括协助企业制定用能方针,能耗目标、分解,能源保障机制,耗能设备管 理,能源管理岗位职责等一系列文件,从组织机构、制度构建、优化能源管理流程、能源管理绩效考核等 方面,为企业量身打造能源管理体系; ? 人员保证——对企业能源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能源管理培训(CEM)和节能效果评定培训(CMVP),为 企业培养出一支专业的能源管理团队; ? 终目标——建立一套完整的、动态的、适时的、不断更新的能源管理体系,协助企业建立能源管理 体系,利用强大的系统管理工具,以较低的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保证节能改造措施切实发挥作用,巩 固节能效果,并进一步提高节能水平。

点击查看博慧达ISO9000认证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